我读书我快乐-追寻莲灯微光的梦

2014-06-19 作者:初一七班 项朵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如果我的心是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一剪光,
    我也要骄傲地捧出辉煌。"
    初遇陈学勇先生的《莲灯微光里的梦》,便被其隽永细致的文笔所吸引。书的一开头便是上述四句林徽因的诗。林徽因,民国一绝代佳人,佼佼才女,与诗人徐志摩的一段奇丽恋情更让她名声远播整个民国文人圈。书中没有单纯地按照时间写传,而是根据人物,事件,看似自由排布却是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在翻开它之前,我从未觉得会因此了解一个更为深邃全面的她。
    众人熟知的她,是林长民的女儿,梁启超的儿媳,梁思成的太太,徐志摩的情人。谈到林徽因,很多人想到她身份,很多人想到她的美貌,亦有人会想到她的诗集散文,可是甚少有人想到她是一位多么坚毅卓绝的建筑学家。
    我最欣赏她的坚毅。为了不做亡国奴,她毅然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举家南迁,过起了风雨飘摇的日子。她不允许自己只做一个在文化沙龙喝着下午茶的阔太太,而是陪着微微跛足的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到穷乡僻壤,做枯燥乏味的古建筑工作;在只有一个木桌和木床的李庄,她拖着时时会呕血的病体,为梁思成废寝忘食的画稿备课。乍一看陈先生的文字就像欣赏林徽因的第一印象,清丽如出水芙蓉,可是慢慢读到后面,能感到有一股隐隐的强劲的力量,正随着人生的历程被慢慢化开,挥发,馥郁。“病中的她双眼凹陷,皮肤起了褶皱,实在不能算是年轻时富有盛名的美人。但是她的眼睛从不黯淡无光,真诚地看着丈夫的学生们,半靠在简陋的木桌上,亲切却让人不敢冒犯。”合上书,脑中幻化出了这个神圣的身影。就像自己是去求学的青年,略带惶恐地推开梁老师家的木门,心中泛起阵阵忐忑,直到看到了那个身影。洗到发白的蓝色棉被搭在一个瘦削的身体上,淡米色的播衬衫有一种和蔼的气质,她的眼睛真诚而又光泽,“识眼而知人”,这一定是一位善良好相处的女士。她又是一位天生的贵族,两手搭在床头,灵魂出脱于这艰苦的环境。
    好的书,好的人就有这样的魅力。我把林徽因奉为精神楷模,时时检点自己的懒惰。不是什么艰难环境中面对如山重的任务的极端情况,明白自己阅历尚浅,那大义凛然的坚毅精神只被用在一些细小的事上。比如遇到一道极令人烦躁的难题,也许从前的自己会将笔一任扔,只等老师的讲解。可是如今却会绞尽脑汁的去想上几小时,我知道自己不可以轻易言败;更比如某次在异地旅游自己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天,没有和父母打电话哭诉,而是攥着仅有的钱解决了自己的食宿问题。让父母大大改观了对我以前娇贵不经事的印象,也敢于托付给我更多的事。
    这个不简单的女人,这本不简单的书,带给我的感悟是超于文字、融入生命的。读完林徽因的一生,好似品一樽美酒。邂逅婉约美人,心中如春风漾起,是酒刚入口,散发出清新的果香;细读人生遭遇,心中泛起涟漪,思考感悟已渐萌生,是酒已入喉,稍品醇香令人陶醉;最后研读到她人生的价值,心灵被整个震撼,是酒已入肚,品不尽的酣畅淋漓,好像全身都被包裹起来。
    “算作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地死、
    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 美丽的梦。”
    合上书,需要我去体味的还有许多。我愿超越光阴,接近徽因,而文字将是指引我的莲灯,带着我去追寻那永垂不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