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列访谈之六

2009-01-12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1月13日,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列访谈的最后一场在新华网举行,嘉宾就“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主题进行了探讨。参加访谈的嘉宾有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纲要基础教育专题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纲要总体战略组成员、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翟博,纲要促进教育公平战略组成员、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纲要促进教育公平战略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全国教学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曾天山。

  教育条件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公带来了教育发展不均衡

  主持人: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一个从政府到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现阶段,为什么要把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

  袁振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的要求,既是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是还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方面有扩大的趋势。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大背景下,强调教育公平同样重要。这就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加大关注弱势群体。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教育公平作为我们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

  翟博:教育公平从内涵来说有三个层次:确保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教育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保证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资源配置、教育条件以及教育结果的差异问题。

  我国教育条件的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生群体之间4个层次的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现在主要是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和城市教育差别相对较大。此外,好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决定的,只有经济和教育发展了,我们才真正有能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采取切实措施,缩小区域差距,推进教育公平

  主持人:国家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上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曾天山: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同等待遇,比如城乡办学条件统一,区域之间达到统一,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统一,不同教育类型之间(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等)统一。二是倾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城乡之间向农村倾斜,区域之间向西部倾斜,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向职业教育倾斜,群体之间向困难群体倾斜等。三是城市反哺农村,东部要帮助西部,城市要帮助农村,好的学校要帮扶弱的学校,普通教育要给职业教育以支持。四是有选择性的教育公平,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给民办教育以发展机会。

  主持人: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的70%,但很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如何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王定华:这些年农村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等原因,总体上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

  在办学条件上,要制定城乡统一的办学标准;要统一城市、县镇和农村教师的编制标准,就高不就低;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要继续推进免费师范生试点,继续实行中西部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吸引优秀的青年从事教育工作,到西部去、到农村去。还要对农村教育进行课程开发上的指导,使农村课程真正切合学生实际。

  主持人: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中西部享有的教育资源较少,如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翟博:这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我国区域教育差距在逐步缩小。我设计过一个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了十年内的教育发展变化,反映出我国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一是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二是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区域内部县与县的对口支援、学校与学校的对口支援等;三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办学标准,大大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四是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免费师范生政策推进了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王定华:农村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也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差别,把过去只有城市和发达地区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农村、送到了中西部。

  翟博: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工程,比如义务教育工程、西部“两基”攻坚工程、“两免一补”工程等重大工程,也加快了对西部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改造薄弱校,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主持人:面对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保障薄弱学校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王定华:首先,要改造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其次,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部分教师的合理交流。再其次,促进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除了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办学理念的帮扶之外,还要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经费投入要向相对较差的学校倾斜。但是,义务教育的均衡是相对的。均衡发展不是降低质量,而是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不是不要特色,还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均衡发展也不是齐步走,不是平均主义,允许螺旋上升,不断向前迈进。

  主持人:该怎么解决好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而出现的择校问题?

  袁振国:择校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有些地方或者学校变相设立,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下大力气解决。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加大力度支持薄弱学校,改善他们的师资和办学条件,让学校发展均衡化。在高中阶段也是如此。我们要鼓励办出特色,而不是办出重点。鼓励学校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有办学思想,教师有教学风格,校长有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主持人: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吴霓: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学困生等几类。现在,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已经基本实现了。但是,第一代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难以留在城市,又无法回老家继续读书,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另外,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工程,很好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的问题,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如何完善,师资配备怎么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没有进入学校,按照规定,每30万人口的县市必须设一所特殊学校,目前全国还有35个县没有达到,要通过促进完善学校建设、保障师资待遇和教育教学条件来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