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华育中学上海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有感

2017-03-2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又获佳绩,创新成果类一等奖11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6项;科技创意类一等奖1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8项;在318日参加展评的入围项目又分别获得了30项专项奖,其中20197班的顿量同学还获得了大赛设立的初中组唯一的一个大赛主席奖,所设计的课题更成为今年8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推荐项目。这些收获让仅仅参加了三届科技创新大赛的华育中学体验到了创新教育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学校更坚定地致力于学校教育与科技创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因为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参展同学的只字片语,一同感受孩子们这些年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点滴感悟。

这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终评展示,经过半天的专家答辩,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再次获得了科技成果一等奖的成绩。在参与科创大赛的三年中,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从预初时的科技创意到现在的科技成果研究,在不断地完善自己项目的同时,也悟出了科学的严谨和艰辛,不论是调查过程还是论文撰写,都必须一丝不苟,容不得一点马虎。同时,从以前面对专家提问时的不知所措,到现在能够自如的和专家侃侃而谈,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我战胜了自己的胆怯,这是我人生的历练和成长。周日是我第三次来到闭幕式舞台,同时也许是我初中阶段最后一次了,心中很是不舍,但我依然会去认真发现身边的问题,找寻创新灵感,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时间终会慢慢消磨掉一时的激动和成就感,而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是比赛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从中得到的体会,创新·体验·成长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最后,要感谢老师,家长和同行的小伙伴们,正是你们三年来的支持和陪伴,才有我今天的收获。

丁宸

 

时隔八个月的时间,本次科技创新大赛终于落幕,我也取得了一等奖外加两个专项奖的好成绩。成功已成往事,回顾过往努力,不禁觉得,的确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赛一开始,我们的课题曾被许多专家否定,但是我和我的搭档并不气馁,通过反复地斟酌以及耐心地修改,耗时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总算定下来了申报课题的题目。接下来是实验环节。寒假里,虽然课很多,但我和搭档两人连续5天去往我们租借的实验室中,做实验,写论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总算定下了最后的终稿。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终评现场,我和搭档面对专家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回答完整而详细,并有我们自己的见解,为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来年科创大赛我们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时旭章

 

这一次的科技创新大赛很可能是我这样初二的同学参加的最后一届了,但是我幸运的在这次比赛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从上学期伊始的项目申报,到自己进行论文撰写,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商讨和仔细思考。面对着一项难度较高的项目,我们并未退缩,而是收集了各方资源用于研究,最终通过分析几天实验所得的数据,拿到了满意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也渐渐的对自己的项目开始充满自信,而自信正是建立在对其足够的了解之上的。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我们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是彭容老师说的一番话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这次科技创新大赛的确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活动。

林祺云

 

没想到这次我们的课题“新媒体技术对小学生饮食健康干预效果研究”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参赛过程中和研究不同课题的同学相互交流,着实他们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回想一开始,我和竺天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确立这个研究课题,到制定计划、分发调查问卷、查找资料……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虽然过程辛苦,但却让我们收获很大。每一次STEM课上,我俩都十分认真地查询并记录着和我们项目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只要碰到困难或问题,都会去找学校特地给我们安排的辅导专家那里征求意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统一的STEM素质测评中都发挥得不错,项目进入了终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每一步的努力都会让我得到意想不到的成长,也许我们的研究还很浅显,也许我们的研究还只是科技研究的初体验,但这会使我们在华育学习最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李嘉程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准备,能够参加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终评活动并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可喜成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在大赛安排的一天课题展板展示活动中,让我收获良多。让我见识到了各种不同类别的创新课题以及它们的成效,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所有参赛选手都在努力细致地向专家介绍自己课题的思路及创新之处,力求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会场中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深深感染了我,这不仅仅是一次我们学生科技的盛会,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开拓了思维,鞭策自己不断提高,期待下一次的盛会。

竺天灏

 

本周六我参加了上海青少年创新大赛综评选拔,这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的选拔,去年我最终获得了上海市成果奖一等奖,今年又一次来到这里,到底我能否再次获奖,心中还是有几分忐忑不安的。这份忐忑源自今年参报的成果项目有点仓促,本来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设想并查找资料的项目在经过多次实验之后并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又重新整理思路,再次设想并查找资料,最终完成实验,并撰写了论文。在这一过程中,谢谢老师对我的帮助,没有他们的鼓励,我就不能如期完成实验,就不可能也没有机会站到这里来。思绪再一次回到了比赛会场,这时已经有两名专家站在我的面前,这位专家对我的项目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如何设想,如何设计实验的,问对于2,6-二氯靛酚了解多少。旁边另外一名专家也同时提出维生素C的还原性改变了2,6-二氯靛酚的性质,使得颜色发生改变,如果果汁存在其它还原性物质是如何处理的。这些问题都非常的刁钻,一时间我很紧张,但是瞬间我又调整了思路,回想起实验的一步步过程,最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专家们也十分满意我的回答,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经过几个小时的答辩和展示,晚上在知晓获得成果奖一等奖时,我很激动兴奋,尽管由于我的作品仍然有许多不足未入围全国奖,带有那么一丝的遗憾,但这也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相信明年会更好,而这样的经历相信对于我的初中人生将带来额外的收获。

吴桐

 

20173187:15,我就早早的赶到了南昌路57-32届创新大赛的主会场,这么早的情况下我马上感受了那浓浓的参赛热情-已经有很多同学从全市各地赶到了,后面还有着源源不断赶来的同学们,让人首先想起了那句名言:科学的春天来了。从现场的同学展板和模型展示,可见“创新、体验、成长”对我们的超强的吸引力,不管是工程类、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还是动物、植物、生物……,每一个学科都吸引了很多同学探索其中,拿出了自己的项目参赛。看了别人的项目,再看看自己的,从那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参赛课题清单中,我同时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看来大家都是鼓着劲、带着自信的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的项目,并期望着取得好的成绩。现在,我对于“科技”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单调的学术定义或者一个时髦词汇,而是精彩,是璀璨,是我们心底的对于创新的追求与希冀,它以美的形式诞生,以精彩的方式如空气般包围着我们,无处不在。

童士城

 

2017318日,在科学会堂,几百个不同学科的创新项目集中在一起,参加一年一度的上海青少年创新大赛最终一轮专家评审。在之前的几轮线上评比中,我的工程项目汽车智能亮度大灯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早上8点我就早早来到了展位,站在精心设计的展板和实物模型边,等待专家评审。不久,专家开始进场了,但是却似乎没有注意到我的展位。我发现专家都花时间在了那些主动向他们发传单的选手上,非常认真地阅读那些展板上的说明。而我却还没有意识到要吸引专家注意,只是坐在座位上,等着专家走过来。于是我开始离开座位,四处走动,向带有挂牌的专家评委派发我事先印好的摘要,很快我的内容新颖,模型完整的项目就受到了很多专家、参观者的青睐,并获得了他们的意见。在这次评审中,我懂得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理,而要积极宣传自己,才能更好地推广,得到更好的结果。

陈思达

 

得知我获得了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后,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回忆整个参赛过程,我感悟到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刚开始我的实验方案屡次受到质疑。经寻问专家,并仔细查找资料后,我重新设计了一份方案。在得到初步认可后,我便开始着手做实验,每周末在家与上海交大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每次在实验里一待就是大半天。为了获得准确数据,反复进行着同样的过程,虽然枯燥与艰辛,但我依然坚持完成了复杂的实验并细致撰写了论文。在参赛那天,我一进场便感受到深深的紧张与不安。由于没有经验,并没像别的同学一样制作精美的传单,但是我尽全力寻找专家,希望进行更多的沟通。在与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研究课题还有很多的缺陷与不足,一些专家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并不完美,希望来年再次参赛的时候我能够对课题再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改善。

王越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感到非常荣幸。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设计,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在我旁边的同学做的是一个帮助盲人走路的小装置,利用了红外线感知的仪器。我很感兴趣,于是就向他请教了一番。他说的头头是道,让我非常佩服。通过和旁边展板的不同学校的各个同学交流,我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创新以及创意的路上,永远不乏好的想法,还有不少比我们优秀的人,一些比我们妙的点子。在最后的评比中,我获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这只是一个开始,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还有更大的考验等着我们。所以我一定会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做得更好!

顿量

 

我很荣幸能以《用于拉链的智能感应器与报警器》在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创意类一等奖并展示自己的作品。318日一大早,展评活动在人声鼎沸的科学会堂拉开了序幕。大帐篷里,各路高手聚集一堂,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成果,展板之外有人打印了论文册、有人印制了宣传单、还有人做了ppt用电脑循环播,大家紧张又期待地等待专家评委们来指点、提问。一排排展板琳琅满目内容丰富,我在介绍自己的成果之余也参观了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还动手体验了有趣的搭建活动。在和专家、评委和参观群众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实每个想法既有亮眼之处也有美中不足,我的作品也不例外。通过和大家的互相交流学习,我感受到尽管是科技创意,除了奇思妙想外也需要有足够科学论据支持和实物制作的可行性方面的考虑……第一次参选的我开始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活动之后我会更多地关注科普知识、多发现多思考,争取在以后的日子里获得更出色的灵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王英淇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参加了上海市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 在这次活动中, 我和来自上海其他学校的同学相互切磋, 感觉收益匪浅. 我记忆深刻的是在评委答疑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及提高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的创新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改进的空间. 我记得一个问题是有关于电池充电的问题, 虽然我反映比较快,基本回答了评委的问题,但其实我也意识到在电池充点环节确实有修改和改进的空间. 这次的创新大赛共有60个参赛作品, 我也借此机会感受到来自上海其他地区同学的奇思妙想, 这个活动真让我打开眼界, 收获多多, 实现了自己小小梦想!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 能作为华育的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并且获奖, 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能为学校争光添彩! 最后我还要谢谢指导我的老师, 没有他们的耐心指导, 我也没有办法得到这样优异的成绩. 谢谢老师, 谢谢华育, 下届创新大赛再见!

李奕杰

 

今年318日,历经数个月的准备,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终于开始。进入科学会堂,找到了自己的展板,见还有些时间剩余,便来到了其他同学的展板前。细细欣赏着花样各异的展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创新大赛初评之时……在大赛初评交稿时,我的文章只不过是一篇平淡无奇的文本。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的,在我的参赛之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家长们。他们不仅理清了我原本杂乱的思绪,还教会了我在报纸或网站上寻找最新的“黑科技”。这次,《中国科技报》上寻找到的两种“黑科技”成为了我的文章的骨干,为后续奠定了基础。但是,有了明确的思路并不代表完全的成功。在项目的细节上面,我也费了不少心思,通过不断突破项目原先的设想,我终于能让项目与现代的规章制度吻合。终于,在经过万般磨练后,最后的文章终于出炉。在设计展板方面,我也是倾听了家长的意见,把各个部分进行详略搭配,才成就了展板的详略得当。这次参展的经历也向我诠释了,研究科技,就要“不按常理出牌”,勇于突破,勇于创新,才是科技创新的真谛。

吴思延

 

 

当得知我的科技创意《红外线感应联动防护窗》入围一等奖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初在我选择创意课题时,那可是绞尽脑汁,我曾经尝试了多个项目,才最终选定了这个课题。在参加展示活动前,我预想了专家答辩可能出现的提问,我从一开始战战兢兢,到淡定从容,再到能够机智地回答问题,这让我非常开心。一次小小的创意,能让我参加大赛展示并参观其他成果,这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也使我认识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好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高也是应该要努力做到的。我相信等我若干年后回想这次大赛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它必定会对我探索科技之路产生重要影响,我要感谢主办方,感谢华育的老师们!

宋昕睿

 

周六,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类项目的展示,并在评委们的面前介绍了自己的项目。虽然我的项目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是一个好想法,但是我认为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旁边有一位高二年级的大哥哥,他写的论文是关于使全市交通通畅的,一个月中每天晚上都在做,运用了蒙特卡洛算法等高级别的运算,最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他在成果和创意展区同时展出。但在我的水平上,是完全想不到这么复杂来运算的。我应该继续在平时积累知识,创造出更好的点子。

董遇

 

2017318日,我有幸作为华育中学的代表之一参加了上海市第32届科创大赛。

一大早,我携《精钢不坏之笔》参加创意类的终评,熙熙攘攘的上海科学会堂的展厅里,满是参展的学生和询问的评委专家,我流利自如回答了20多位专家的提问,感受到专家们的认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展览中间,我也抽空去看了其他同学的创意项目,很开眼界。随后我也给其他参观者介绍了自己的项目,专家的鼓励及小朋友的肯定给了我更多的信心,我会根据建议改进自己的项目,明年我有机会还想参加。

宋致达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科技创新大赛的展评,我获得了以下感想:第一,我听从了学校科技老师的建议,寻找身边不合理的事物并加以改进它。这次我的课题是《环保型行道树树池》,也是因为我在现实中的自己的亲身感受到的不便而写下的。第二,我认为应该更早想好课题,这样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因为这是我的首战,经验不足。2016年圣诞节等假期我全不放过,还放弃了自己的休闲时间,才勉强按时交了论文。第三,我认为这次展评对我个人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于各评委老师沟通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便于我以后的论文修改。通过这次展评,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也对科技创新有了自己的感受。

李项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创意设计、专家咨询、STEM测试、展板制作、现场答辩,各种新鲜体验,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2017318日,第32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科学会堂开幕。现场活动更加精彩:展示内容令人眼花缭乱,创新创意真是脑洞大开。同学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提出了各种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又前所未有的设想与设计。我在展板前热情地接待着前来提问的专家与感兴趣的观众,当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创意时,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小发明家。这次活动华育中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也为热情投入的同学们点赞!

雷一嘉

3月18日我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项目来到了第三十二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的赛场——上海科学会堂。在专家咨询环节,我向专家阐述了设计思路,演示了样品实物,专家对我的项目表示肯定,并对项目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通过专家的点拨,我明白了“创新来源于生活,科技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内心充满了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自学能力,遇到困难不退缩,持之以恒,收获颇丰。


丁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