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华育中学代表队在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中荣获第一名和特别奖,这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文章节选自DI竞赛官网的一篇相关报道。
华育中学葫芦车神队此行战绩彪炳,不仅在此次团体挑战赛“技术类挑战题- 终极目标”中夺得全国初中组一等奖,还在即时挑战赛中斩获第一名。好成绩的背后,与临场的处境不变、顾全大局不无关系。这次,最让带队老师吴芸感慨的是,在突发情况下,学生们的沉着冷静善于应对,“这种成长和锻炼比成绩更让人觉得珍贵。”
根据项目要求,华育中学葫芦车神队需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交通问题,并把交通工具当作第一人称,同时至少要采用三种不同的动力来驱动交通工具的行驶,最终交通工具停在指定区域即有技术加分。让人颇为抓狂的是,比赛用的10部车中有一部在临赛前5分发生故障,老师都有一点点着急了。让她欣慰的一幕出现了——“没关系,边比赛边调试,这部车晚点出场!”队长张若愚颇有领袖气质。
为了营造“夺宝”的故事,同学们还在剧情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各个队员的特长。小蒋是校园里的溜溜球达人,一个摇篮式的单摆运动的“炫技”,让观赏指数蹭蹭地直往上蹿。这还没完,被大家亲热地唤为“小胖”的一名队友还配合着溜溜球的表演拉奏小提琴曲。全程伴奏并不稀奇,球动音乐响,效果就出来了!尤其是摇篮式的单摆运动时,《摇篮曲》登场了。
吴芸老师认为,大多数的科技竞赛都是单打独斗,机械电子类的设计制作都相对直白,而DI的团体挑战赛的魅力更讲究团队合作和配合。“我们的7名队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从10月份组队一路磨合参赛至今,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而队员们动手能力、合作、全局观和临场应变的提升,不仅赛出了成绩,也让他们收获了快乐。这种快乐与个人竞赛相比,应该是翻了7倍的吧。”
谈及临场应变能力,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带队老师彭禹也有话要说。此次该校在“科技类挑战题-隐形访客”中也斩获了高中组一等奖,但比赛中的惊心动魄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最重要的道具之一“鼓风机”居然现场罢工!但现场表演的同学却懂得临场发挥即兴台词:“计划失败,第二次实施计划开始!”看似在与观众交流,其实是在为团队现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
“用幽默化解一时的惊慌和抓狂,通过现场应变争取时间,这种临场应变让我们感到孩子们的成长。”彭禹赞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