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多月的备战,OM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四个星期忙碌和紧张的准备,其中无数的点点滴滴让我忘怀。虽说有数不清的酸与苦,但其中的甜却让我陶醉。
我是这个寒假中途加入到“疯狂老鼠车”小组中的,那时已经离比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那时我们的比赛用——老鼠夹动力车,才初见雏形,并且还遇到了各种各样制作上的瓶颈。
作为队中的编剧,我也遇到了不小的创作难题,“老鼠”和“车”这是我寒假不停地念叨的词语,我冥思苦想,真不知如何把二者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眼看时间沙漏中的沙砾已所剩无几,我们几个队员焦虑过、紧张过、茫然过,甚至吵起架来,但事实告诉我们做一个热锅上的蚂蚁是没有任何用的。作为全队年龄最大的队员,我时刻告诫自己以及身边的队友们:“冷静!冷静!”
在寒假中,我凭借自己对编剧的一点天赋和经验,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写出了令人满意构思巧妙的《奶酪冰箱》剧本。在大家的磨合、协调分工下,带着制作完的车以及创作完的剧本,我们还算是顺利的进入到最后的比赛冲刺阶段。
看似一帆风顺的最后冲刺,在最后两天的人车合练中,问题却接踵而至:表演与小车无法正常的衔接,并且小车也状况频频:升旗车无法将旗升起,大炮车无法将鱼弹出,翻车因为阻力过大而无法正常运作,幸运13车(要求行驶距离正好为13英尺)不是行驶的过长就是过短。无数的问题始料未及地扑向我们,让我们措手不及。两天,48个小时啊!明天的明天我们就将站在比赛舞台上进行展示。那天,全队围坐在一起,每人脸上都显现出无限的沮丧,一阵很长的沉默。但我确信我分明从队友的眼神中看到了那份不屈、那份顽强。大家不约而同的抬起头,坚定地、毫无迟疑地点了一下,那是对困难下的战书。“加油!”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大家屏着这口气,我们要用自己的实力来完成这个奇迹。接下来就是不断地调整小车方案,并作好各种比赛突发状况的预案,大家颇有破釜沉舟的一股子劲。
2011年2月26日下午1点30分,到我们上场了,全队把手叠在一块儿,“准备好了吗?”我轻声问。大家用眼神回答了我:“准备好了!”
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按照最后商定的方案,小心上演我们精心准备了整个寒假的“疯狂老鼠车”……
8分钟,场上8分钟结束了。裁判示意比赛结束,奇迹、奇迹终于发生了,零误差,所有小车预设任务——一次性成功!这是所有参赛队中绝无仅有的,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四个月也难完成的任务。只有见证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老师、家长和我们自己才能充分体会到那刻我们内心的“疯狂”和满足。
最后大家脱帽致敬,其实我们致敬的不止是教练、裁判、家长、观众,更向自己致敬,向这个团队致敬,向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