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成果——守纪·尊重·感恩

2010-05-2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守纪·尊重·感恩

吕宝兴

    一所学校的思想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初级中学。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朦胧期,世界观、价值观刚刚萌芽,许多事情似懂非懂,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所以对学生在思想上给以正确指引,在具体行为上给出适当规范,对品行品格做出严格要求,在思想境界方面提供追求目标,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于华育中学的思想建设,唐盛昌校长说过这样三个关键词:守纪、尊重和感恩。这三个关键词是华育中学思想建设的总纲,也是指导方针。它们内涵丰富,包容广泛,涵盖思想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逐一递进,层次非常分明。守纪,是讲他律,讲规矩、规范,讲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守纪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础品质;尊重,是讲自律,讲礼仪、礼貌,是讲一个人的修养。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才能为社会所欢迎;感恩,是讲情感,讲爱心,是讲一个人的胸怀、境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常怀感恩之心乐于付出的人,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守纪

    守纪是学校思想建设的基础要求。纪,纲纪,三常五纲谓之纪,律,指法纪,法律。一旦定下纪律,“百官于是戒惧,不敢易纪律”。社会要维持正常的秩序,必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认同,这就是纪律,显性的如各种浩如烟海名目繁多的法规条文,隐性的如大家共同遵守的诚信规范伦理道德。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会受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进校有校规,进厂有厂规,进部队有军规,拜师学艺,有师门规矩,哪怕遁入空门,也有修行戒律。什么地方都不去,还有法律,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诚信道义、伦理道德。守纪,就是自觉遵守这些约束,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规矩和规范,遵守大家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一旦违反,重则受到法律制裁,中则受到纪律处分,轻则忍受良心谴责,他人侧目。守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并被社会认可,单位认可,他人认可的必须做到的基础品质。
每一个进入华育的学生,都会受到严格的入学教育。他的穿衣打扮,吃饭睡觉,走路说话,集会上课,发言讨论,上网浏览,考试测验,作业规范,看书阅读,等等,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规矩。例如每天必须穿校服带红领巾,规定时间睡觉,走路必须靠右,数学作业本要有题号线,等号要对齐。上课有上课要求,上网有上网规定,集会有集会的规定,测验考试作业都有严格规范。新生进入华育中学拿到的第一本书是《华育中学学生手册》,里面记载的都是华育中学的一些规矩、规范、规定、规则,这些内容学生要知道,老师要知道,家长也应该知道,而且要做到。学校思想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守纪,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纪律,一切都无从谈起。对一个学校,严格的纪律,体现了学生的素质,老师的能力,班级的风气,学校的形象;严格的纪律,才能有高效率的学校管理,高水平的学科教学,高质量教学成绩,一流的学生素质。

    有纪律要求,必有违纪的现象存在。批评教育、惩戒处罚,鼓励表扬、评优奖励都是维护学校纪律,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基本手段。批评要有理有据,爱之切,管之严,切忌讽刺挖苦,冷嘲热讽。惩戒并不是惩罚,更不是目的。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犯错误是很常见的,必要的惩戒对犯错误的人当然希望他接受教训,但主要的是教育大家,引以为戒;必要的惩戒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将学校纪律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些年,华育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华育教育的一个亮点,但每学年还是有学生受到处分,而且常常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为什么个别进校不久的小同学纪律意识这么差,我行我素一再违纪,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守纪不仅指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条条框框,也包括遵守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些最基础的价值准则。华育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外地户籍的研究生应聘到华育中学任教,我们刚帮她解决好户口问题,她就辞职了,这时距她正式上班只有一个月。户口一解决,她竟然就抛下全班学生走了,方方面面为之惊讶。她违反了什么哪?她违反了作为一个人应该遵守的起码的诚信道义、职业操守、伦理规范。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里最终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华育要成为一流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成绩,也要有一流的规范,一流的纪律。

尊重

    尊重的含义中包括尊奉、尊从、器重、看重。尊重是礼仪的核心,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作为教育人的学校,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守纪是遵守外界的约束,是他律;那么尊重则是强调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是自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管是男女老幼,家长师尊,强梁弱小,甚至是对手、被批评者或是犯错误的人,都应该得到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女士优先,老人优先,小孩优先是尊重;交谈时认真倾听,注视对方,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是尊重;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静静排队等候是尊重;参加婚礼、走亲访友时穿着整齐是一种尊重;说声谢谢和对不起也是尊重;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本子,认真备好课才走进教室上课,下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用双手接过别人递给的东西,用双手送出你的名片是对对方的尊重;下课了,让老师先行,上课时,认真听讲,见到老师问声好,毕业后,常常来看看老师,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是公民对环境的尊重;敬业勤奋是工作者对职业的敬畏和尊重;等等。

    尊重的另一重含义是对自己的尊重,也就是自爱。自信,阳光,大气,落落大方,端庄优雅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是对自己人生的尊重;言而有信,严以律己是对自己声誉的尊重;锻炼身体,注意安全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这样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一个人只有自爱自重才可能能不虚度一生。

    尊重也和中国的一些传统道德有关。如中庸之道,它有整体、和谐的特征,具修身、正心的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指导性作用。又如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待人之道。又如和为贵,李瑞环同志对“和”有过很好的解释,“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总之,尊重也包含了和谐之意,只有互相尊重,才会有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集体,和谐的社会。

    一流的学校一定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修养。谦谦君子,窈窕少女,举止要得体,谈吐要文明,但其前提是要有礼貌,。每年开学的前几个星期,走在华育的校园里,总有一些刚进校的新同学不打招呼从我身边静静的走过,他们应该向我问声好,但他们没有。我想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缺了点什么?要知道打个招呼,叫一声老师好,是最起码的礼貌?我们常常羡慕有些人家的孩子气度不凡,气质高雅,彬彬有礼,殊不知贵族不是一天造就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有礼貌,懂得尊重。学校的老师并不是爱听学生叫一声“老师好”,而是这一声“老师好”,体现了学生的修养,蕴含了家庭的教育,彰显了学校的形象。

    尊重,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自控自律,礼仪修养。尊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华育中学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华育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懂得尊重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自爱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感恩

    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感恩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哲学。感恩讲的是报答,是付出,是爱心。对于感恩两字可以有这样三个不同层面的解读。

    首先,感恩是一种对别人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不忘他人恩情而萦绕心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常常与感恩图报联系在一起,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感恩于教育我们知书达礼的师长,感恩于曾经给与我们帮助关心的同事和朋友。中国有很多有关感恩的诗句和格言,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感恩这种情感多数人都具备,我们常常会因为对于别人的恩惠没有报答而久久不安,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关心而感动不已,都是这种情感的流露。如果一个人连这种感恩之心都不具备,就会被人叫做不忠不孝,为别人所不屑。

    对感恩的第二层面的理解是指一个人的胸怀。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他不仅感恩于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师长,也感恩于陪伴我们一起进步的同伴朋友;不仅感恩于他所拥有的阳光、雨露、微笑和鲜花,也感恩于使我们懂得如何做人的中国文化。他会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他会变得大气、快乐、阳光、大度。他会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奋发向上,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层层阻隔,种种失败,正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感恩可以消解内心的积怨,可以荡涤心中的烦恼。如果一个人缺少感恩之心,他会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平过于计较,对别人的评判甚至别人的成绩过于敏感,逐渐会变得小鸡肚肠,鼠目寸光,一副小家子气。

    爱是感恩第三层面的含义。关于爱,北师大的肖川博士有过这样一些精彩的论述:“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责任。爱是与感恩相随相伴的精神元素,没有爱,再漂亮的居所都不能成为家,没有爱,就不会有真诚的付出,没有爱,生活就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爱因斯坦说: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又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雷锋也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可见付出、爱心是一种境界,是我们思想建设所追寻的目标。我国古往今来一直不缺少具备这样境界的人,如终身助学的武训,无私助人的雷锋,志愿者丛飞,等等,他们以生命诠释了这种崇高的境界。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不缺乏爱的例子。老师为学生无偿补课是一种爱,学生为行动不便的同学服务是一种爱,华育的义卖是一种爱,为农民工子弟小学捐书捐钱也是爱,为敬老院老人服务也是爱,学生为他的爸爸妈妈倒一倒洗脚水是孩子的爱,朋友之间的关心是爱,等等。只是,我们需要的是把这些爱的例子变成一种常态,一种生活,一种发自内心而不是组织的自觉的行动,让华育的校园充满爱,我们的学校会变得更美好。

    自古都有贫贱出孝子的说法,然而,现在的孩子条件太优越了,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心、关爱,甚至是溺爱,他们习惯于被爱,而不知道爱别人,他们习惯于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他们习惯于现成的物质条件,而不理解为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经常想想我应该为我的父母干一点什么,经常想想别人对我的关心该如何回报,这样他的生活会更加充实,更加丰满;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感谢人类文明带给他的精神食粮、文化享受,感谢社会安定给他带来的优越的学习环境,感谢他的同学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不断进步,这样,孩子会变得心胸开阔;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懂得被爱和爱别人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被爱,更在于付出你的爱,和谐的社会需要爱。懂得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学习知识自然是一项主要任务,但把教育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则是对教育本意的曲解。家长看到的是学生每天的上课、考试、作业,但这些教育的表象并不代表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本质。如果说学习知识就是教育的全部,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中学和大学学过的数学,还有多少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么这是否证明学数学白学了,相信每个人的意见都是否定的。可见,大家都认同,教育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有更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教育最终关心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所以,一所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让学生懂得守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学会合作,有礼貌有教养;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会感动有感情的人,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做一个有爱心乐于付出的人。

    用一句挂在华育中学教学楼大厅中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结束本文:“千教万教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